99%的家长都面临过的纠结: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他们的回答有没有戳中你的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1-31 04:11:30

闺蜜

亲爱的,好久没聚啦,我们去逛街吧!

我没时间啊,9:00-11:00要送孩子去学奥数,14:30还要去跟外教练口语。

闺蜜

那晚上呢?可以一起吃晚饭嘛。

也不行啊,晚上我要送孩子去学跳舞。

闺蜜

…………

有位妈妈称,周末不出来玩了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她病了,二是她去旅游了,三是她孩子上学了!

确实如此,孩子一上学,家长们就开启了“三陪”模式:陪读、陪学、陪写。

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校外教育越来越火,家庭各种扩展性教育支出严重超标……如今,中小学教育仿佛进入了“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怪网。摄影师张伏麟的一组纪实作品——《减负,冲不破的网》,深刻反映了这一现实。


这些镜头,让很多家长、孩子感同身受,甚至有的家长、孩子看哭了……这组照片见证了一批批学生、家长和老师在“减负”这个无形的怪网中痛苦学习、矛盾工作的身影。


一位小学生每月11门儿固定的4850元补课费用要花去爸爸、妈妈的多一半儿工资,近几年保留不全的课外补课单据足足铺满了一张床。


星期天,一位小学生在等候下一舞蹈班上课前,边练功边写作业。


家长抓紧孩子两个补习班间的“空隙”,带孩子去公园“透透气儿”。怕孩子累着,她把孩子的所有学具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许多小学生对课外班都表示反感。一天中午放学,一位“小调皮”当着课外班招生人员的面,把她们塞给他的传单撕开,并做成雨具披在自己身上,还把装宣传资料的兜子顶在头上挡雨。


晚8点多,,有的孩子在这里写作业要到深夜11点多才回家。


“我真要烦死了”、“我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四瓣”……一名小学4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周记》里发泄苦闷。


近些年,由于学习压力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6月一天放学后,一位五年级班主任在学生家里给已经辍学的学生进行课业辅导与心理疏导。


每到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课外学校的老师争相来学校门口“抢夺生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在孩子学龄前就过早地给他(她)们“套上了小夹板”。2016年5月16日,一对儿双胞胎姐妹正在完成“睡前”作业。


近日,,纠正校外机构“超纲教”“提前教”现象,,减负再度成为社会热点。

在政策不断对中小学减负三令五申的同时,课外补习机构却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疯狂生长。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去。

是什么使得家长的“报班”热情难以消减?孩子们是否真的愿意参加这些补习班?补习又是否真的带给孩子很大的收获?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何必赢在起跑线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的慢的艺术》中说:我们当前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少闲心。


我们都怕慢而耽误孩子的前程,却忘了,人生这场马拉松,一开始谁快谁慢真的无所谓。


因为决定这场赛程结果的因素,一直都是饱满的精神、体力、耐力以及爆发力。


姜子牙72岁才遇到周文王受到重用,多年潜心积攒的军事才能、治国才能一并得到施展。最终成为了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李安导演44岁才完成《推手》的剧本,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截止2013年,57岁的他已拦获了世界各电影颁奖上大大小小的奖项,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位于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颁奖礼上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他们没有以速度取胜,而是以体力和耐力做基础,最终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攒的才能一并爆发,达到了世俗眼中所难以到达的高度。


而反观那些早早成名、曾受万人追捧的神童们。


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魏永康,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而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的王思涵,因为多门成绩零分,也被学校“责令退学”。


他们可谓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最终却也因为自身积攒的能量不够而返归平庸。


儿童文学作家萧雨说: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所以,请把天真快乐还给孩子,别让孩子太累!让我们一起呼吁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出冲破“减负”这一怪网的新出路。


也希望不久的将来,镜头里再没有那些负重奋进、疲惫不堪的孩子们的身影,让“减负”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快乐伞”。


文: 肖志芳 视频剪辑:殷沁汝 编辑:伍银

二审:潘敬林  终审:唐义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微言教育公众微信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