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口罩!复产扩产面临三大瓶颈,谁来管?如何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8-23 18:30:31

鱼跃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哪里能买到口罩?

口罩,口罩!

返程复工了,

人们都在问,

在哪里能买到口罩?


面对全国口罩难求的状况,1月30日,经济日报微信公号推送了《经济日报紧急呼吁:有条件的企业立即转产口罩》,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响应。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到当前市场上口罩、消毒液等防护产品供应不足,主要与企业人工不足、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生产企业负责人请记者呼吁,要加快跨区域原材料流动,用市场手段化解难题,推动上游供应商早日开工,以缓解目前供应紧张形势。 


↑1月28日,在杭州市萧山区蓝天鹤舞控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国家电网浙江电力(萧山)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朱国军和同事正仔细检查线路及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在他们身边,一群“全副武装”佩戴消毒装备的工人,正操纵电动缝纫机,紧张赶工制作一套套防护服。这些防护服将被送往各大医疗机构,为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提供保护。照片由企业提供。


瓶颈一:上岗工人不足



人手不足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恰好赶上春节长假,绝大多数企业运转处于停滞和半停滞中。


浙江欧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洁科技)是湖州市内唯一一家拥有一次性医用口罩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是全国主要的消毒液生产企业,突发疫情后,该公司发3倍工资紧急召回员工加班。“我们初二开始生产口罩,两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每天两班倒运转,大概一天可生产10万片。但由于疫情影响,公司目前实际到岗的员工仅为正常时期的70%,工资涨了,成本上升,口罩价格不能涨,还是给生产带来了压力。”该公司一负责人说。



河南省长垣市是全国三大卫材基地之一,尤以口罩出名,口罩销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当地的戈尔医疗拥有两条外科口罩生产线,6条普通口罩生产线,满负荷运载需超100名员工。疫情出现以后,仅20多人返回加班,且是工厂直接派车去村里拉人,管吃管住,每天3倍工资,晚上9点到凌晨1点,加班费200块。有些工人已经连续工作24小时。


在福建厦门,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科贝思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一线生产工人不足,虽已在初二召回部分放假员工,但来自湖北及其他外地的工人暂时无法到岗。


为保证产量,口罩生产企业克服了重重困难。


 

瓶颈二:发货难、发货贵



口罩紧缺的状况,与政府统一调配产能也有关系,资源相对紧缺情况下,优先保证一线医护人员和疫情严重地区供给。据欧洁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口罩90%由地方政府统一采购,主要满足最需要的群体,这种特殊时期的供货方式大大减少了市场供应量。


而由企业自行调配的产能则面临物流不畅的困难。很多企业表示,由于春节假期和疫情,大部分物流公司都停业了,只有顺丰还能发货,但留下来的人也很少,而且很难像平时一样那么快。此外,发货的价格也在上涨,比如顺丰标快,每箱口罩重量在20公斤上下,运费却升至2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



不过在物流公司的努力下,难题正在缓解。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再次发布物资求助信息。紧急时刻,全国9省(区、市)伸出援手,把宝贵的储存物资捐赠出来,希望直接送往协和医院。有些捐赠单位地处偏远,春节期间物流运输难度大,各单位自己无法找到运输公司。菜鸟绿色运输通道第一时间紧急响应,立即向中通、圆通、韵达、德邦等快递公司发出动员,协调全国运力赶往40家捐赠单位接货。


据统计,这次来自9省(区、市)40家单位的总计30多万件援助物资,从接受任务到全国各地航空、车辆、司机紧急调动,直至全部送达协和医院仅用时3天。


随着物流企业加快组织应急方案,快递小哥返岗,相信物流难题很快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瓶颈三:原材料告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让医疗防护产品生产企业受到制约的还是原材料的短缺。跟许多企业一样,戈尔医疗的口罩原材料一度紧缺,其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线无法保证半负运转,甚至一度停产,除夕当晚,原材料即全部用完,连塑料包装袋都没有了,只能在大年初一停工一天,等材料到位后再开工。


伴随原材料紧缺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口罩产品不涨价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都在“亏本生产”,但最让企业头疼的还不是上涨的价格。



“原材料价格贵一点我们都能接受,突发疫情,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如今各类生产防护产品和消毒产品的原材料、甚至包装材料不准卖给外省生产商,无法顺畅的流通,原来顺畅的产业供应链被打断,生产和供应效率大大降低,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欧洁科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说,以口罩为例,公司生产的口罩外包装均来自浙江省外地区,由于外省对原材料的跨省管控,现在公司口罩产品包装纸箱缺口10万个,消毒液产品缺口多达50万个,导致产品无法对外发货。除了包装,口罩挂耳带材料、消毒液容器瓶子、酒精原料等等都面临类似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防护用品原材料跨地区供应受阻,是眼下出现的新情况。不同省份在医疗防护用品方面的生产能力不同,有的省份企业生产能力强,但原材料依赖外省;有的省份原材料产量大,但没有大规模制造成品的能力。由于跨省管控,原本有大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在库存原材料耗尽的情况下,只能减产甚至停产,导致市场供应更加短缺。


对此,多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呼吁,非常时期,更应破除防护用品原材料的地方管制,推动并加速区域物资流动,保持供应链的完整与畅通,形成高效的生产供应体系,让主要生产企业没有原材料之忧,保障市场供应。


记者发稿时,中央指导组成员、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正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他介绍,我国最大的口罩产能是日产2000万只,医用口罩只有220万只,而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使用的N95只有60万只。疫情当前,本身缺口就大,他说,一方面生产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重症病房应用采取措施统一调拨,更重要的是,大家尽量不要占用特殊防护用品资源,普通外科口罩完全可以做到日常防护。


办法多多,随着假期结束,全力开工,相信口罩问题不再无解。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